首页 资讯 正文

山西大同新荣区 村庄“幸福食堂”里的幸福味道

体育正文 235 0

山西大同新荣区 村庄“幸福食堂”里的幸福味道

山西大同新荣区 村庄“幸福食堂”里的幸福味道

系着红格子围裙的李翠云师傅正将新鲜猪肉放入锅中(zhōng),“这猪肉肥瘦相间,最适合给老人们做拿手的猪肉饨土豆。”案板上刚择好的豆角(dòujiǎo)、茄子、菠菜、辣椒等各种新鲜蔬菜,泡发的香菇在清水中舒展身姿,小食堂锅碗瓢盆的协奏曲,拉开(lākāi)了这个谢士庄村温暖(wēnnuǎn)的一天。 山西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镇谢士庄村这座(zhèzuò)灰白相间的“幸福(xìngfú)食堂(shítáng)”,已成为留守老人们共同的“家”。临近中午,谢士庄村幸福食堂里飘出阵阵饭菜(fàncài)香气。“开饭喽!”随着(zhe)赖师傅的一声吆喝,幸福食堂开饭。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饭菜从厨房端出。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(zuòzài)一起,边吃“幸福餐”边聊家常。15位老人们围坐在餐桌边,每个人的餐具里有猪肉饨土豆、馒头、大米、绿豆汤,村“两委”成员和食堂工作人员围着老人们热情周到地服务(fúwù)着,帮助老人们端菜、盛汤。老人们唠着邻里家常,吃着热腾腾的午餐(wǔcān)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。 幸福食堂里的幸福味道(wèidào)(新荣区委宣传部供图) “这多(zhèduō)好啊,不用自己忙活,还能有人说说话,一顿饭才要2块钱,两菜一汤有肉有饭,干净(gānjìng)又(yòu)卫生,真是感谢党、感谢好时代!”谢士庄村85岁(suì)魏淑兰在食堂吃着饭,难掩心中的喜悦。一顿热乎饭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,也让老人品尝到了幸福味道。 谢士庄村位(wèi)于大同市东北部,距城区25公里,户籍人口890余人。随着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,村里留下了众多留守、独居(dújū)老人。据了解,谢士庄村常住现有70岁以上老人140位,子女(zǐnǚ)多外出打工,老人们就经常拿热水烫烫(tàngtàng)早上的(de)剩饭吃,有的老人一天干脆只吃早晚两顿饭,如何解决农村留守老人最为头痛的就餐和精神孤独问题,成了村“两委(liǎngwěi)”们一直挂念的大事。 “不能让老人守着(zhe)冷锅灶!”谢士庄村(cūn)(zhuāngcūn)“两委”干部和村特聘党建指导员李永昌积极协调区民政部门争取帮扶资金,将村委原会议室改造成了标准的老年幸福食堂。食堂内冰箱、消毒柜、电视机、娱乐室等一应俱全,采取政府主导、村级管理、村民自愿、非营利性(fēiyínglìxìng)的原则,强化组织保障、资金保障、制度保障、安全保障,所需资金实行上级拨一点、村里出一点、老人交一点的模式,不仅让老人们能够吃上舒心饭(fàn),还(hái)为他们(tāmen)提供了一个邻里(línlǐ)沟通、守望相助和休闲娱乐的场所,大大提升了谢士庄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。 乡村一角(新荣区委宣传部(xuānchuánbù)供图) “下一步(yībù),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壮大村集体经济,立足自身优势,走产业、生态与文化协同发展的道路,以绿色理念守护生态环境,以深厚底蕴传承(chuánchéng)特色文化,实现经济、社会与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。同时将传统的孝德具体化(jùtǐhuà),让抽象的教育生活化,以孝暖人心、提素质、淳(chún)民风,以孝聚合力、保稳定、促发展,助推精神文明建设(jiànshè),让村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。”谢士庄党支部书记兼(jiān)村委会(cūnwěihuì)主任任东充满信心地说。(来源:大同市新荣区委宣传部) 更多精彩资讯请(qǐng)在应用(yìngyòng)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(xiǎoshí)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(zūnzhòng)原创的(de)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山西大同新荣区 村庄“幸福食堂”里的幸福味道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